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公司新闻   行业资讯   技术分析  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一张网守护一城绿!镇江市润州区构建一体化绿色监测网
来源:瑞风环保设备(苏州)有限公司 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09
近年来,镇江市润州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点,以科技监测为抓手,在水、大气、噪声、油烟等多要素生态治理领域深耕细作,逐步构建起一张天地人一体、全链条贯通的“绿色监测网”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。

   “我们重点不是干‘大工程’,而是扎实推进环保能力建设,把监测、预警和处置能力全方位纳入日常工作。”镇江市润州生态环境局局长朱文仲介绍,近年来,润州区依托古运河、运粮河等主要水体,先后建成两座水质自动监测标准站,每4小时采集一次数据,全天追踪水质波动。

  “水质出现异常,我们的预警系统就会发出信号,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溯源排查,及时处置。”朱文仲表示,这些站点在汛期泵站启用、水体扰动较强的时段尤为重要,可以迅速锁定问题点位。
不仅有“水哨兵”,更有“气哨兵”。润州生态环境局在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站点周边1公里内布设了20个空气微站,构建起一个覆盖面广、反应灵敏的空气质量微感知网络,可对突发污染事件实现秒级反应,为联防联控赢得黄金时间。

  “过去靠脚板跑、鼻子闻,现在靠探头、靠数据。”朱文仲介绍,润州区以“千里眼”系统为代表,补足环保监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区内重点断面周边安装了多组高清摄像头,全天候无死角监控,一旦发现疑似焚烧、非法倾倒等行为,即可自动锁定、溯源查处。
  “我们曾通过探头发现两起垃圾焚烧事件,其中一起还是在风景区内。”润州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这种“科技+执法”的联动模式,已成为润州区日常监管的重要支撑。
  此外,润州生态环境局在全市率先推进“餐饮油烟在线监测”系统。按照规定,只有5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单位需安装在线监测设备,而润州区主动扩面,将100平方米以上的中小型餐饮店也纳入监控范围。目前,已安装设备76家,覆盖率居全市前列,实现对餐饮油烟排放的实时监测、自动报警、精准追责。
  润州区还积极谋划下一步布局,拟在流域交界断面及重点河道布设更多水质自动监测微站,并引入卫星遥感图像、无人监测船和实验室分析数据,构建水污染溯源分析体系,实现“从天到地”“从源到因”的全链条闭环治理。
“通过水质浓度图、水体光谱分析等方式,我们可以实时掌握污染物分布,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。”朱文仲表示,润州区正由“发现问题再治理”向“提前预判、主动治理”转变。
2024年,润州区PM2.5年均浓度为34.3微克/立方米,优良天数比率达81.1%,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,无重污染天气;国考、省考断面水质连续多年保持优Ⅲ比例100%;生态环境类高质量发展指标在镇江全市考核中实现“满分”。

一张网守护一城绿!镇江市润州区构建一体化绿色监测网
来源:瑞风环保设备(苏州)有限公司  时间:2025-07-09
近年来,镇江市润州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点,以科技监测为抓手,在水、大气、噪声、油烟等多要素生态治理领域深耕细作,逐步构建起一张天地人一体、全链条贯通的“绿色监测网”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。

   “我们重点不是干‘大工程’,而是扎实推进环保能力建设,把监测、预警和处置能力全方位纳入日常工作。”镇江市润州生态环境局局长朱文仲介绍,近年来,润州区依托古运河、运粮河等主要水体,先后建成两座水质自动监测标准站,每4小时采集一次数据,全天追踪水质波动。

  “水质出现异常,我们的预警系统就会发出信号,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溯源排查,及时处置。”朱文仲表示,这些站点在汛期泵站启用、水体扰动较强的时段尤为重要,可以迅速锁定问题点位。
不仅有“水哨兵”,更有“气哨兵”。润州生态环境局在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站点周边1公里内布设了20个空气微站,构建起一个覆盖面广、反应灵敏的空气质量微感知网络,可对突发污染事件实现秒级反应,为联防联控赢得黄金时间。

  “过去靠脚板跑、鼻子闻,现在靠探头、靠数据。”朱文仲介绍,润州区以“千里眼”系统为代表,补足环保监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区内重点断面周边安装了多组高清摄像头,全天候无死角监控,一旦发现疑似焚烧、非法倾倒等行为,即可自动锁定、溯源查处。
  “我们曾通过探头发现两起垃圾焚烧事件,其中一起还是在风景区内。”润州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,这种“科技+执法”的联动模式,已成为润州区日常监管的重要支撑。
  此外,润州生态环境局在全市率先推进“餐饮油烟在线监测”系统。按照规定,只有5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单位需安装在线监测设备,而润州区主动扩面,将100平方米以上的中小型餐饮店也纳入监控范围。目前,已安装设备76家,覆盖率居全市前列,实现对餐饮油烟排放的实时监测、自动报警、精准追责。
  润州区还积极谋划下一步布局,拟在流域交界断面及重点河道布设更多水质自动监测微站,并引入卫星遥感图像、无人监测船和实验室分析数据,构建水污染溯源分析体系,实现“从天到地”“从源到因”的全链条闭环治理。
“通过水质浓度图、水体光谱分析等方式,我们可以实时掌握污染物分布,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。”朱文仲表示,润州区正由“发现问题再治理”向“提前预判、主动治理”转变。
2024年,润州区PM2.5年均浓度为34.3微克/立方米,优良天数比率达81.1%,连续三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,无重污染天气;国考、省考断面水质连续多年保持优Ⅲ比例100%;生态环境类高质量发展指标在镇江全市考核中实现“满分”。

上一条:固废条例宣贯 | “无废化工”绿色转型,南通开发区努力打造“无废园区” 下一条:生态环境部召开庆祝建党104周年大会
  • 全国服务热线
  • 136-0624-6359
    139-1327-8548
  • 地址:江苏省昆山市春旭路帝宝国际大厦2201室
  • 电话:0512-53303500
  • 传真:0512-53305950
  • 邮箱:tcreform@vip.163.com
  • ©瑞风环保设备(苏州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31132号
    网站建设:优尚网络